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海大 > 正文

【中国交通报】立德树人 照亮学生前行路——记“时代楷模”、大连海事大学教师曲建武

作者: 来源:《中国交通报》01-03 添加时间:2018-01-03 15:38:31阅读次数:

  编者按:    2017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大连海事大学2013级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曲建武“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号召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教师向他学习。本报今日刊发报道曲建武老师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梁微    岁月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对于大连海事大学2013级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曲建武来说,刚刚过去的2017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年,已到耳顺之年的他,满足了自己工作35年来的心愿——完整地带一届学生。
  35年来,从辅导员到副厅长,再到辅导员,岁月在曲建武的鬓发间添上微霜,但始终未能撼动他的初心。他工作的中心始终只有一个,就是学生。在为学生拨正航向、照亮前行路的日子里,他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并且如他创建的微信公众号的名称一样——“仍然在路上”。
  源于热爱 从“曲厅长”到“曲老师”
  从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担任辽宁师范大学学生辅导员,到1998年担任学校党委副书记、2004年调任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后兼任省教育厅副厅长,曲建武的仕途一帆风顺。
  2013年3月,曲建武作出了一个令很多人不太理解的决定——辞去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职务,做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辅导员。
  曲建武辞官从教的决定,引来亲朋好友“好心相劝”。有人劝他说:你这是何必呢?许多人一生的追求不就是要拥有厅局长这样的光环吗?有人劝他慎重考虑:再有几年就退休了,没有了领导职务,一些待遇也就没有了。
  辞职的决定并不是“冲动的念头”,而是酝酿已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理论学习、对于党和人民培养的回报……这些必须回到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回到学生当中的理由,一直萦绕在曲建武心间。
  “今年我56岁,正好可以带一届学生,再迟就来不及了!”曲建武回到教育一线的心情迫切。
  2013年9月,一纸调令,曲建武来到大连海事大学。回到心心念念的校园,曲建武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2013级学生的辅导员。随后,他主动提出承担本科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任务。
  在曲建武看来,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怎能实现人生的幸福?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正是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最佳岗位。
  教师——官员——教师,这是不忘初心,对青春梦想的坚守,更是融入血液里,对教育事业热忱的追求。
  言传身教 给学生解思想的扣子
  “辅导员要有人格的力量,一定要给学生解思想的扣子。”在曲建武看来,辅导员比专业课老师还难当。
  重返校园后,曲建武为刚接手的139名新生建立了电子档案,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大学梦想和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曲建武告诉学生们:“我将伴随和见证你们的成长,我们一道前行。”
  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会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他都“提早准备”。他给学生作了“大学·大学生·人生”“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人生的价值是可以创造的”“处理好情感问题”等报告。这些报告及时地回答了学生们在大学里怎样发展自己?怎样坚定人生理想?怎样处理好情感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曲建武喜欢称自己的学生为“小伙伴们”。每学期伊始,他都要深入寝室、教室,在办公室与每个小伙伴谈一次话。
  为了与“小伙伴们”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曲建武摸索着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随时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怕学生有事找他不方便,曲建武干脆和妻子在学校附近租下一套小居室。
  曲建武将家访作为给学生解思想扣子的最好途径。来到大连海事大学后,曲建武利用外出开会、讲学等机会,尽量到学生家家访。
  四年里,曲建武家访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十几个省份。参加工作以来,他共家访了上百个学生家庭,哪怕是山路崎岖,哪怕是日夜兼程。
  曲建武家访过的一名云南学生在微信里给他留言说:“那天望着你在夜幕中远去的身影,我妈流泪了。她说您是多么好的老师啊,让我一定好好学习,听您的话。”毕业时,这个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浙江大学攻读硕博连读学位。
  因势而新 让课堂“活起来”
  来到大连海事大学后,曲建武先后给外国语学院2013级和信息学院自动化专业、软件专业2015级本科生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在曲建武看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太重要了,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这门课必须上好。
  开课前,曲建武便找到所教年级学生的辅导员了解学生情况并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请学生谈谈对大学的理解,当前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一些了解后,他在授课过程中便有的放矢。正因如此,曲建武的理论课堂从不点名,却座无虚席。    “活起来”的课堂,也是吸引“90后”学生认真听课的“法宝”之一。曲建武的课件里,总是及时出现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评析,生活中的事情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鲜活知识,便于入脑入心;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也使学生学习更“有滋有味”。
  课堂外,曲建武还开通了微信、博客与学生互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思想诉求、解决学生思想困惑。
  他通过微信平台与大学生们建立了“大学生与历史上的今天”栏目,引领大学生了解历史,坚定立场。
  以各类节日为契机,曲建武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情怀渗透到与学生的交流当中。
  元宵节的时候,曲建武教育学生:让你们的青春在伟大的事业中闪光,把你们的小家融入到祖国这个大家,那你们的日子就会过得有滋有味。
  遇到西方的节日,曲建武给学生写下这样的话语:每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文化来支撑。我们要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文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当出现一些较大事件时,曲建武也及时向学生发送微信,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事件。4年下来,他给学生发了很多微信、短信,算下来有200万字。    这些文字,凝结了曲建武数不清的心血。学生们都说,老师您真给力。
  爱生如子 做学生坚实的靠山
  教育是一项“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永恒的主题。曲建武说:“看着每个学生成长,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
  曲建武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这上面记着每个学生的生日。无论曲建武是在学校还是在出差,每名学生过生日时,都会收到“曲老师”发来的生日祝福,或是几百字,或是上千字;每逢端午节、中秋节,学生们还会收到“曲老师”送来的粽子、月饼,礼物虽小,却饱含心意。
  曲建武告诉学生们:“无论生活中,还是学习上,只要有困难,就来找我。我一定为你们服务好。”
  对于自己带的年级中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冬季来了,他筹集2万多元给他们购买过冬的衣物;放假的时候,他筹钱给他们发交通补贴;怕他们舍不得买水果,他就自己花钱买了几十箱苹果分发给他们……他还积极倡导建立爱心基金,自己出资1万元作为基金启动经费。
  曲建武的真心付出,使学生敞开心扉。2013级学生闫沛兴因为和父亲的关系紧张,一度十分压抑。“曲老师”发来的生日祝福令他十分暖心。闫沛兴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一股脑儿地告诉给“曲老师”。
  闫沛兴想毕业后去西藏工作,曲老师支持他的选择,并告诉他:“祖国的事情你来管,你家的事情我来管!”说得出做得到。曲建武拿出5万元帮他在甘肃老家重修了房子。
  几年来,曲建武个人出资和筹集20余万元资金,资助贫困家庭或生病的学生,像父亲一样,做他们背后坚实的靠山。
  在曲建武资助过的困难家庭大学生中,有不少孤儿。就在到大连海事大学工作的前一年,他还在忙着对全省孤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完成了3.5万字的调研报告,建议免除全省孤儿大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并最终得到落实。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曲建武就是这样一名好老师。
  “只要我活着,我就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底。”曲建武的新年愿望就是继续着他的幸福事业。

编辑:杨耐寒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