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海大 > 正文

【中国交通报】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优秀人才队伍

作者: 来源: 添加时间:2018-09-29 08:15:31阅读次数:

9月28日,交通运输部组织人事工作会议在部党校闭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小明出席闭幕会并作总结讲话。会议期间,部长航局、部海事局、部救捞局、中国船级社、大连海大、部公路院等六家单位分别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过去五年组织人事工作开展情况,并就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开展下一步重点工作作了交流发言。现将六家单位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编者

深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党委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党委认真落实部党组的部署要求,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使长航局系统1044个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增强,努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长航系统向基层延伸。

强化政治引领,在全面过硬上下功夫。坚持将政治引领放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首位,把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作为支部建设的首要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配强“领头雁”,强化责任担当;建强基层组织,强化政治功能。

突出问题导向,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长期以来,长航局党委将党支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主攻方向。针对抓而不实、抓而不细、抓而不活的问题,采取不同对策,有针对性地处理。

聚焦改革发展,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试金石,致力于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确立融合的理念,找准融合的路径,完善融合机制,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成效来体现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果。

压实主体责任,在合力共建上下功夫。建立三个制度,抓好两个统筹,坚持典型引路,切实将压实主体责任作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上下联动、区域共建,层层传导压力,在长航局系统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党建”工作格局。

下一步,长航局党委将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按照部党组统一部署,以打造支部规范化建设加强版为抓手,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以长航系统党的建设新成效,为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发展现代化长江航运,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多措并举激励救捞队伍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党委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部党组工作要求,多措并举稳定和激励救捞队伍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救捞事业是党的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救捞局党委不断强化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职工,使干部职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在工作中,救捞局党委不断强化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发挥政治引领效用,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建设交通强国,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救捞局党委不断强化干部培养,提高专业素养,将涵养担当作为底气,紧紧围绕强化干部本领建设这个重心,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注重树立基层导向。持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容错纠错,健全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

崇高的精神支撑推动着伟大事业的发展。救捞局党委强化文化引领,注重人文关怀,强化干部职工的行业价值认同、事业认同和情感认同,坚持落实局领导谈心谈话制度,凝聚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同时,强化纪律约束,净化风气,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净化队伍,确保救捞系统党风廉政形势整体稳定。

下一步,救捞局党委将在干部激励“全要素”“全链条”环节上持续使劲发力,教育引导救捞系统干部勇担当善作为,努力为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助力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精耕细作 造就新时代优秀年轻干部

大连海事大学党委

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在交通运输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围绕“把方向、定目标、强举措”,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上下功夫。

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年轻干部队伍。大连海事大学党委把牢“四大环节”,打造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

重储备,从源头选好年轻干部。一是分类储备,注重从师资队伍中储备,从管理队伍中储备,特别注重从学工干部队伍中储备。二是动态管理,确保年轻干部队伍始终数量充足、水平过硬、充满活力。

重培养,全方位育好年轻干部。在培养对象上,抓好青年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干部、新上岗干部的教育培养。在培养内容上,突出政治训练,突出行业发展教育,突出高等教育研究。在培养渠道上,实施素质提升计划、海外培训计划、实践锻炼计划。

重实干,唯事业用好年轻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事择人。坚持交流机制,以干部轮岗等形式拓宽干部事业发展局面。

重保障,全过程管好年轻干部。从严监管为保障,建立年轻干部成长纪实档案。正向激励为保障,为年轻干部成长提供风清气正、书香满园的良好环境。

下一步,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将按照部党组的部署和要求,及时向兄弟单位学习,更加精耕细作加强培养,为学校乃至交通运输事业的长远发展,造就数量更多、业务更专、素质更高的新时代年轻干部。

“三化”建设 引领海事队伍本领建设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党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事系统始终坚持用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要求统领海事工作,通过抓思想强政治、抓作风强素质、抓管理保安全、抓改革促发展,着力增强政治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科学发展能力。

五年来,海事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加强革命化建设,着力提升政治能力。一是着力提升干部政治素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二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确保部党组指示精神在海事系统执行到位。三是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严格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管理制度并形成常态,建立海事系统巡查制度,一批深层次、顽固性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五年来,海事系统不断加强正规化建设,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一是深化改革,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海事管理全过程。二是明确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三是加强公务员规范管理,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公务员队伍建设全过程,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强化规范意识,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年来,海事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持续加强现代化建设,着力提升科学发展能力。一是强化执法队伍专业能力建设。二是重视青年队伍持续培养,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青年学习活动。三是强化复合型国际海事人才实践锻炼,推动中国海事人才“走出去”,扩大“中国声音”影响力。

海事系统将坚持“三化”建设统领海事队伍建设,以更务实的作风、更有效的措施、更严格的管理,全面提升海事队伍本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建设交通强国海事当好先行而努力工作!

以国际一流为目标 推进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船级社党组

交通运输部2016年印发的《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船级社将在规模、技术、服务、管理和国际化等五个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品牌信誉高的国际一流船级社。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船级社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是着眼国际一流目标,切实加强队伍政治建设。注重政治标准,坚决落实选人用人“首先要在政治上达标”的政治标准。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善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坚持从严管理,对于存在的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二是对照国际一流标准,着力增强队伍专业能力。坚持“一专多能”实践锻炼,让专业技术干部在不同领域的检验现场实战锻炼。丰富“三个经历”加强培养,坚持在基层一线、总部机关和驻外机构等三个层面架设桥梁、畅通渠道。加强国际交流坚定自信,积极组织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构的船舶行业技术标准工作。

三是依托国际交流平台,不断提升队伍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相关国际事务和业务工作,积极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加强干部人才能力建设,主动参加国际技术合作,全面参与国际标准的竞争,推进海外技术中心建设,扩大海外技术交流与服务能力。

下一步,中国船级社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激励党员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灵活运用人才使用模式,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人才强社”规划,为建设国际一流船级社提供人才保障。

着眼世界一流 构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平台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党委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始终坚持“创新是立院之本、人才是强院之道”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才发展摆在首要位置,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为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提供强大支撑。

突出引领性,着力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一是围绕核心技术“重点”引才,试行首席研究员制度,并对首席研究员实行考核评估和退出机制。二是立足重点学科“优先”育才,在桥梁工程、智能交通两个优势学科领域组建了院士培育团队。首席研究员团队和院士团队产生的“磁场”效应,带动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

强化层次性,大力选拔培养青年拔尖人才。一是创新青年人才选拔机制,面向全院公开选拔了青年拔尖人才加以重点培养。二是创新青年人才成长机制,多方面扶持青年科技拔尖人员,通过搭建权威专家联系平台和建立交流日沟通制度,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注重实践性,合力打造创新人才科研平台。一是坚持在创新活动中发现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在创新平台中凝聚人才。二是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夯实保障性,完善组织经费支持机制。公路院建立了以高水平创新团队为载体的组织机制,建立了多元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提升科研人员特别是拔尖人才的积极性。

下一步,公路院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和政策,优化调整人才结构,加快形成基础深厚、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团队和人才梯队,为建成“世界一流科研院”、建设交通强国源源不断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本版文字由 本报编辑 杨雷 整理

编辑:吴江涛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