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海大 > 正文

【中国交通报】她们,感动交通:王亚夫 大海的女儿

作者: 来源:党委宣传部(统战部) 添加时间:2019-03-08 08:24:19阅读次数:

历史的每一步前行,都有女性奋斗的足迹。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坐标上,回望过去,广大妇女干部职工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新中国的铁轨上、航道间、蓝天中,每一处都留下她们奋斗的身影。榜样精神代代传,在她们的引领下,交通运输行业涌现出越来越多妇女先进典型。在这个属于广大妇女的美好节日,让我们再来感受她们涤荡岁月、激励你我、感动交通的巾帼榜样精神。


王亚夫 大海的女儿

特约记者 吴江涛 隋雪梅

3月3日,我国第一位远洋船舶高级女轮机长、原全国政协委员、大连海事大学杰出校友王亚夫因病医治无效,在家乡福州与世长辞,享年89岁。她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做大海的女儿。

1948年,王亚夫高中毕业后,独自登上客轮,从福州台江码头驶往上海。当客轮驶出闽江口时,波澜壮阔的海天景象让她万分惊奇。第一次海上之旅,就让王亚夫爱上了大海。1950年,组织部门要选送一批“调干生”到大学去深造,王亚夫报名申请。组织部的同志问她:你想学什么?“要干就要干一番事业,中国女性没有干过的事业。”王亚夫想到了“航海”, 想到了自己第一次海上之旅的壮观。

于是,她北上渤海之滨,踏进了东北航海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前身)的校门。入校后,教务处让她填一张表格,在学习专业一栏里,她写上“船舶驾驶”4个字。

当时的学校领导考虑到女孩子毕竟不能终身以航海为业,不如学轮机专业,即使改行了,有一门修造机械的真本事,到哪儿都用得着。王亚夫最终接受学校的建议,报了轮机管理专业。

1956年年底,即将以优异成绩毕业的王亚夫得到一个消息:所有应届女生统统分配到机关或留校工作。王亚夫急了,不上船,意味着她为之奋斗的航海梦想和当“中国第一个女轮机长”的誓愿不能实现。她和4位女同学联名给当时的交通部部长王首道写信,表达她们到远洋船舶工作的强烈愿望。这封理直气壮、情思恳切的信,让交通部部长感动了。

1957年,27岁的王亚夫如愿开启了自己的航海生涯。从此,她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航海事业。

大学毕业后的王亚夫被分配到广州海运管理局所属的船舶工作。虽然有所准备,但王亚夫一上船就晕船了,第一次当班4小时,她吐了16次,连黄色胆汁都吐出来了。“要给中国妇女挣口气”这一信念支撑着她,她挺住了。

同样是那一年,27岁的王亚夫必须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要不要结婚成家?”结婚必定要生儿育女,有了家庭,有了儿女,就不能继续在船上工作。慎思再三,王亚夫做出了果敢抉择——终身不嫁!她把全部的爱与恋献给了大海,献给了她一生钟情的航海事业!

上船是件艰苦的事情,晕船只是王亚夫要克服的众多难关的第一关。当轮机手,还得经受高温和噪音的考验。那个年代,船舶用的是蒸汽机,烧的是煤炭,机舱里温度高达40摄氏度以上,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机油、蒸汽和汗水混合的气味让人窒息。王亚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煎熬着,磨炼自己的意志,磨炼过硬的本领。

1962年,王亚夫调到“南海157”轮,晋升为大管轮。1973年,王亚夫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成为“广海”号轮机长,成为中国第一个近海船舶女轮机长,这一年她43岁。1983年,53岁的王亚夫,登上了“白云山”号当轮机长。1993年,在大海上驰骋了36年的王亚夫带着自己航海事业的辉煌与豪迈,告别海洋,离休上岸。

“当年的海运学院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学到了丰富的航海轮机知识,交到了一生的挚友,真正地成就了我的一生。”2009年,大连海事大学百年校庆,当时已近80岁的王亚夫回到阔别已久的大连。作为海大的杰出校友,王亚夫始终情系航运,心怀母校,对后辈学子们给予厚望。离开工作岗位后,她多次与母校师生座谈交流,用亲身经历鼓励在校师生不断进取,为国家繁荣、事业发展不断奋斗。

□短评

犁海耕波 传奇人生

她的芳名被载入中国近代航海史册,传遍五洲四海,她用一生撰写了一部传奇。

王亚夫曾说过,“有人说我把我的青春奉献给了我国的航海事业。我这一生的确是给了祖国的航海事业,当成一个祖国航海事业的小螺丝。如果非得用一句话总结我自己,我是唯一的一个终身从事海上事业的女人。”

她用一生时间,践行了自己的航海诺言,续写着传奇般的航海人生。她忠于自己,忠于职守,为中国女性在世界航海事业上创下了零的突破。王亚夫留下的航海人的信仰、追求和理想,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航海人。陈峰

编辑:吴江涛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