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海大 > 正文

【新商报】用一年的付出 换回一辈子的难忘

作者:曲宏波 来源:《新商报》03-03 添加时间:2017-03-06 08:28:00阅读次数:

  

  “妈妈,你们还好吗?今年过年怎么不回来?我都想你们了!”视频接通的一刻,孩子大声喊着,眼泪夺眶而出,站在一边的李哲伦悄悄抹了下眼角,此时,身边两名支教女同学也已经泪流满面……作为大连海事大学第18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昨晚还在给孩子们上晚课的李哲伦回忆说,这是他们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东坝镇小学组织的“爱,大声说出来”——留守儿童与父母新年视频通话活动中的一幕场景,从去年12月31日到今年1月2日,他们6名支教者,通过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让50多名留守儿童实现了与父母的视频“见面”。

  去年8月底奔赴四川,在这里度过180多个日日夜夜,李哲伦感慨万千。“在我上大二的时候,看到过以前前往西部支教的学长拿回来的视频和图片,那山乡落后残破的影像,让我很是震撼,当时我就决定以后有机会一定也要去支教。”初到东坝镇,看到这里也有小楼林立,李哲伦等人还感觉这小镇不错,但很快就看到了小楼背后,那些低矮的毛坯房,而大多数孩子都是和爷爷奶奶在这里租住。“我去过一个学生家里,她倒是和妈妈一起生活,狭小、破旧的小屋里挤了四个人。除了母女俩,还有一个奶奶和一个小孩——妈妈为了生计帮别人照顾老人和孩子。我们6人决定给一些贫困孩子捐款,当我将1000元钱交到妈妈手中的时候,那位妈妈攥着钱,一直在说谢谢!”小姑娘当时就向李哲伦他们承诺,“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了报答你们。”期末考试,小女孩果然考了班级第一,而且在平均成绩只有50多分的英语科目上,还拿到了满分。

  而在青海同仁县第三完小支教的王俊峰等6位同学,是比李哲伦他们早了一个月出发的。跨越2700公里的征程,王俊峰表示要“用一年的时间去做值得一辈子难忘的事情”。孩子们聪明且调皮,他们感觉到了从学生向教师身份转换的不易。“我们还曾到相对比较贫困的兰采学区和黄南州特殊学校开展了几次捐资助学活动,去年11月份他们正在考试,教室不够用,就有一半学生搬着桌子到外面阳光下去考,天已经挺冷了,孩子们穿的也不多,让人真的很心疼。他们领到全新的衣服之后,个个都爱不释手,那天真而又充满希望的笑容,让我们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开心。”

  “我们是带着梦想前往西部的,想给孩子带去走出乡村的梦想,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些收获是意料之外的,我们学会了做饭、学会了互相包容,也在孩子们的泪水和笑容中,懂得了父母培养自己的无私付出……”事实上,在中国年轻一代的心里,公益意识已经埋下种子,记者了解到,几乎每一所大学都在践行着不同的公益道路,或是去街道社区帮助孤寡老人,或是帮助那些父母无暇照顾的孩子,还有像李哲伦、王俊峰这样保留学籍支教一年的学生们……担当,让大学生们的青春更加意气风发。 记者曲宏波

  相关链接:http://szb.dlxww.com/xsb/html/2017-03/03/content_1343474.htm?div=-1

编辑: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