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大周历 > 正文

当手机进入课堂,求知的思绪怎能飞扬—关于“无手机课堂

发布时间:2016-06-01 00:00:00 发布人:  
活动日期:2016-06-01
活动时间:14:39
活动地点:
内容:
作者:张涛 发布日期:2016-5-30 13:26:00
当手机进入课堂,求知的思绪怎能飞扬?
—大连海事大学“无手机课堂”活动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带来通讯便捷和娱乐体验的同时,我们不禁发现身边出现了大量随时随地刷朋友圈、发微信、玩手游的“低头族”。无论在教室、食堂或是在路上,他们专注于屏幕的方寸之间,沉溺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为多点赞、多转发、多留言、多互动而欣喜,却在现实世界里忽视了身边的美景,冷落了周围的好友,错过了精彩的课堂学习。不经意间,青春的大好年华在低头和指间慢慢流逝,求知的渴求与梦想的实现渐行渐远。
对手机过度的依赖不仅影响着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冲击着老师们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破坏着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为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无手机课堂”的倡议:
一、倡导课堂文明,规范教学秩序。学校在每个教室设置了“无手机课堂”活动手机收纳袋。每节课前,请老师们主动引导学生将手机放入收纳袋中,师生协力,创建“无手机课堂”,共同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专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摒弃课堂陋习,提高学习效率。请同学们自觉配合老师要求,将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放入写有编号的手机收纳袋内,下课后自行取回,同学之间相互提醒,相互督促,摒弃课堂使用手机的陋习,提高学习效率,让手机在教室休息,把宁静还给课堂。
三、端正求学态度,弘扬尚学之风。在课堂上,尊重老师们的辛勤的付出,聚焦课堂教学内容,踊跃参与课堂讨论,心无旁骛的求知问学,弘扬海大尚学之风气,展现海大学子勤学善思、积极求索的精神风貌。
四、养成良好习惯,理性使用手机。主动培养合理的生活、学习习惯,杜绝沉迷于手机聊天、手机阅读、手机游戏等,理性看待智能手机的功能与用途,解放被“手机依赖症”束缚的生活、时间和效率。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回到真实的生活,去与挚友促膝长谈,去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去享受校园美景的徜徉惬意。
五、发挥榜样作用,引领清新风气。党员、学生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监督,发挥学生骨干的榜样示范作用,积极配合老师的每一项教学活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严肃活泼的课堂环境。
六、开展教育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各中队、班级要积极开展“无手机课堂”主题活动,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发挥自主性和创新性,形成“无手机课堂”的校园共识,使上课无手机成为植根于内心自律和无需提醒的自觉。
学习是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和责任,更是海大师生自我实现的精神追求。从今天起,让我们带着一颗求知、向上的心走进课堂、专注课堂,积极练就服务海运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扎实本领,在求知进取中成就自己人生精彩!

学生处
教务处
研究生院
2016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