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海大 > 正文

【葫芦岛日报】支教大学生为山村孩子筑梦

作者: 来源: 添加时间:2018-08-12 12:48:50阅读次数:

■ 本报记者 金鑫

酷暑、台风、暴雨、蚊虫……在大连海事大学14名支教的大学生眼里,这“不算什么”——他们觉得这样的条件比自己当初想象中的情形还要好一些。“支教团队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一名支教者能做的,不过是秉烛一游,幽幽一灯如豆,会倏忽照亮某个角落,假以时日,光亮必会照遍每个角落。”4个支教点,15天时间,14名大学生用青春和创意为建昌县老大杖子乡炉上村的孩子们带去快乐和陪伴,并结合亲身感悟,让这里的孩子们了解外面五彩斑斓的世界,点燃他们心中的理想之火。

大学生来村里支教了

大连海事大学自2012年就与建昌县老大杖子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7月21日,大连海事大学的支教团队,来到老大杖子乡炉上村,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开始了他们的支教生活。支教团队由14名大学生组成,全部是党员,最大的24岁,最小的19岁,有2人是硕士研究生。“以前也补过课,但是觉得大学生老师讲课的方式更好,寓教于乐,很容易接受。”8月3日,在支教点里,15岁的初三学生刘家榕告诉记者,全班64名学生,她现在排在第28名,通过这次支教活动,自己非常有信心可以考上建昌二高中。

炉上村有437户,1553口人,地处大山,交通不便。“原来估计也就有60多个孩子来上课,没想到,听说是大学生来支教,全村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生基本上都来了,达到130多人。”炉上村支书闫士平说,“其实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暑假都是在家里‘放养’的,村里离市区远,交通不便,再加上孩子们家里条件有限,没有什么机会上补习班、上兴趣班。假期能跟着大学生们一起学习,是这些孩子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我孙子就跟着这些大学生上课呢,以前一放假就出去玩,天天看不到人影,现在大学生来了以后,哪也不去了,天天跟着上课,放学了也不愿意回家。”78岁的村民马秀珍说,在往年,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家惹是生非,会花钱给孩子找个农村辅导班。而今年,村里孩子几乎全在支教班里。

“这是第一次有大学生来我们乡支教,大学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事业,积极为精准脱贫奉献青春力量,我们乡里和村上都很重视,也很感激。”老大杖子乡党委副书记马玉彪说,“支教大学生的到来,既满足了孩子们在暑假期间充实知识的欲望,也让当地群众开阔了视野,同时还架起了城市和与农村的连心桥,搭建了学习与实践的大舞台,织密了城乡一体的感情网。”

为山里娃插上梦想翅膀

“在有的初中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学习的迷茫和抵触态度,但当给他们播放海事大学的招生宣传片时,孩子们看得意犹未尽,表现出了对外面世界的强烈向往。”支教队员洪琳在与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努力使他们明白:为了尽量使生活变得更好,为了享受社会的公平,一定要刻苦学习。

洪琳告诉孩子们:“我切身体会到农村孩子对于上大学、对于知识的渴望。让我感到很幸福的是,最终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由此我也得出感悟,人就要有梦想,梦想可大可小,梦想光靠自己的拼搏不一定能实现,但是如果不去拼搏,就实现不了。”

14名大学生来炉上村支教前,在学校发起了一个募集图书的活动,为村里的孩子们募集了300多册图书,还购买了90多个水杯。支教队员张健宇说:“我们希望通过支教,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与欢乐,把外面的世界带到他们身边,给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16周岁的张艳枝,是一名初三学生,语文、英语较好,家庭条件一般,从来没有课外辅导过。“第一天上课是教数学、英语,上下午各上2小时课,以后每天上到下午5点。通过支教学习,我觉得自己进步非常快,上课讲的内容全能听懂。”张艳枝说,自己与支教老师已经很熟了,私下也会聊一下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她对自己的老师承诺,在自己考上大学后,也要回到山村去支教,并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支教是快乐的,生活却极简单。村里想方设法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好的环境,他们住在村里“借来”的一个农家院,房子是新建的,宽敞明亮,家具较全,8名男同学一间屋子,6名女同学一间屋子。为了不给村里添麻烦,这些大学生从未开口要求过什么,挤在一个屋里非常热,大家就互相扇风挺着睡。有时有蚊子,就从小卖部买来蚊香,多点上两支。

14名大学生没有人谈自己的艰辛与付出,他们说:“我们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有人因为支教重新找回了人生方向,还有人觉得用半个月的时间,做了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值了。”

乡亲们的爱淳朴又厚重

“支教第一天计划是8点到村里,可我们在7点40分就到了,没想到的是,村干部、村民还有学生们已经等候在村口,翘首企盼我们的到来;村里为了让我们这几个‘大学生宝贝’住好,村里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他们买了床;去学生家家访时,一贫如洗的农家,家长却毫不犹豫地买来纯净水迎接我们……”支教团队队长李心锘说,每一天都有感动的事情发生,让他们知道这里的孩子需要他,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们,帮助这里的孩子编织梦想,放飞希望……“支教第三天,狂风暴雨,路上的桥被洪水冲毁,大树也被风刮倒。乡亲们出于安全考虑拦下了要出村买菜的我们,村民们给我们送来了黄瓜、豆角、土豆等青菜,还有猪肉、鸡蛋、蘑菇等。”望着乡亲们远去的背影,李心锘和队员们相互承诺,决不能辜负乡亲们的爱和期盼。

8月1日,建军节,7时30分,60多名学生在支教团队的带领下举行升国旗仪式。

迎着东升的旭日,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随风飘扬,全体师生行注目礼。随后,队员梁霄进行国旗下讲话,她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相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向老师学习,不断汲取知识,勤奋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必经之路,大家应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晚上18时30分,支教团队和学生们又在闫家沟小广场开展了“我们与炉上村一起共庆建军91周年”文艺汇演。在晚会上,既有孩子们表演的歌舞,也有支教团成员的合唱,还有队员和孩子们合作的节目,中间还做了一些小游戏,播放了大连海事大学的宣传视频。

14名支教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不仅帮助炉上村的孩子们在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作业辅导增长见识和学识,还以拓展孩子视野和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向,开设平时学校较少的音乐、舞蹈、体育、美术、绘画、手工等活动。在炉上村支教的10多天时间里,孩子们的性格变得开朗,家长们也都十分高兴。

“大学生来这里支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将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和体验。支教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村的孩子很聪明,只要努力,肯定可以走出大山,学业有成再回来建设家乡。”闫士平说。

8月5日,支教活动结束了,惜别之情像潮水般袭来,李心锘收到了一个孩子在微信上写给他的话。一个曾经不配合志愿者引导、抵触上学的孩子这次认真地告诉他:“老师,我也想上大学。”

相聚的日子很短暂,很多爱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要分开。孩子们对于“大哥哥”“大姐姐”们产生的情感,并非一句“老师再见”的话语能完全表达。

14名大学生收拾行李走到村口时发现,村部支教点附近60多名学生以及很多乡亲们都等在那里,他们说“要亲眼看着将支教老师们送走。”

短短的15天,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难舍难离。离别时刻,孩子泪水洗面,14名支教老师也掩面而泣。在离别的同时,双方偷偷许下一个约定——尽己所能,让爱归来!

编辑:高剑桥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