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海大 > 正文

【葫芦岛晚报】14名大学生山村支教让孩子插上梦想翅膀

作者: 来源: 添加时间:2018-09-13 13:34:59阅读次数:

本报记者 张宝成 文/摄

一个多礼拜过去了,尽管有些不舍,但16岁的初三学生张艳枝和大哥哥、大姐姐的感情没有降温。相反,随着他们的离去,双方互加了微信,通过这一方式,聊学习,聊人生。

外面的世界色彩斑斓,山里的世界淳朴自然……8月13日晚,张艳枝在被窝里专注地写着日记。情感渐浓,学习方向明确,远方的灯塔向她招手。

孩子们都来了

从2012年开始,大连海事大学就与建昌县老大杖子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7月21日,该大学支教团队来到老大杖子乡炉上村。支教团队由14名大学生组成,他们都是党员,最大的24岁,最小的19岁,有2人是硕士研究生。出发前,他们在学校发起了一个募集图书的活动,为村里的孩子们募集了300多册图书,还购买了90多个水杯。

“以前课外也学习过,但觉得大学生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似乎了解我的所思所想,讲课中寓教于乐,很容易接受。”8月3日,当记者来到支教点时,15岁的刘家榕开心地说。

炉上村有437户,1553口人,位于大山深处,交通十分不便。学生们分布在好几个村屯,集中起来非常困难。

据村支书闫士平介绍,最初估计能有60多个孩子来上课,没想到,听说是大学生来支教,全村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很多学生都来了,有130多人。

据了解,暑假很多农村孩子都是在家里“放养”,没有约束,再加上条件有限,师资力量薄弱,很少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利用假期,能跟着大学生一起学习,是孩子们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一分钱不用花

“我孙子就跟着这些大学生上课呢,以前一放假就出去玩,天天看不到人影。现在大学生来了以后,哪儿也不去了,天天跟着上课,放学了也不愿意回家。”78岁的村民马秀珍说,“往年,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家惹是生非,会花钱给孩子找个农村辅导班。而今年,村里孩子几乎全在支教班里,一分钱不用花。”

孩子乐于学习,极少到外面去“野”,避免了很多意外发生,大人少操了这份心。采访时,像马秀珍一样,很多长辈在树底下纳凉。他们说,孩子有长进,又不淘气,何乐而不为呢。

“这是第一次有大学生来我们乡支教,他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事业,积极为精准脱贫奉献青春力量,乡里和村上都很重视。”老大杖子乡党委副书记马玉彪说,“支教大学生的到来,既满足了孩子们在暑假期间充实知识的想法,也让当地群众开阔了视野,同时还架起了城市与农村的连心桥,搭建了学习与实践的大舞台,织密了城乡一体的感情网。”

不给村里添麻烦

支教一开始,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有抵触情绪。当给他们播放大连海事大学的招生宣传片时,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表现出对外面世界的强烈向往。

捕捉到这样的信息后,支教队员洪琳及时调整教学预案,让孩子们真切懂得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洪琳对孩子们说:“人生要有梦想,梦想可大可小,梦想光靠拼搏不一定能实现,但是如果不去拼搏,就肯定实现不了。方向对了,方法对了,前方的路才能够顺畅。”

16岁的张艳枝念初三,家境条件一般,从来没上过课外辅导班。第一天上完支教课后,张艳枝觉得自己进步非常快,上课讲的内容全能听懂。

十多天的时间里,张艳枝与支教老师的关系处得很融洽,双方互加了微信。闲暇时候,她常跟支教老师说,在自己考上大学后,也要去山村支教,把这种无私的爱传递下去。

支教老师张健宇说,希望通过大学生的支教活动,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与欢乐,把外面精彩的世界说给他们听,给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面对农村不太好的生活环境,他们依然快乐。为了不给村里添麻烦,大学生们从未开口要求过什么,挤在两个屋子里,屋闷、蚊子叮咬,他们都一笑而过。“老百姓总感谢我们,说家里孩子的学习不愁了,其实,我们也是受益者。有人因为支教重新找回了人生方向,还有人觉得用半个月的时间,做了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很值得。”

加微信心相连

支教团队队长李心锘说,每一天都有感动的事情发生,例如雨季没了新鲜蔬菜,老百姓冒雨开着三轮车到市场买菜。孩子们需要甘霖的滋养,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们,帮助他们编织梦想,放飞希望。这仅仅是开始,以后,将继续把爱和希望向大山里的孩子撒播。

八一建军节晚上,支教团队和学生们在村子里的小广场开展了“我们与炉上村一起共庆建军91周年”文艺会演。晚会上,既有孩子们表演的歌舞,也有支教团成员的合唱。节目质量虽不算上乘,但听到孩子们淳朴的童音飘向上空,乡野泛香,大学生们的心也醉了。“教授文化知识只是一方面,爱国主义教育也不可少。”李心锘说,“让红色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长大了才能报效祖国。”

在15天的学习时间里,家长们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孩子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懂事了。家长们说,由衷地感谢大学生们,是他们改变了孩子,不仅是学习上的,还有精神层面的。

8月5日,支教活动结束,14名大学生即将告别小山村。临走前,他们与每个孩子都加了微信,并承诺人虽然不能时时在身边,但通过微信,心总相连。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有啥困难,随时联系,会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

青山绿水在眼前,师生情感总相牵。走到村口的时候,60多名学生和支教大学生挥手告别。那一刻,山一重,泪浓浓,溪水淌叮咚。


编辑:高剑桥     摄影: